青岛港的汽笛声穿透晨雾,李海洋站在 “蓝海渔业” 的仓库前,看着锈蚀的冷链设备和积压的渔获,眉头拧成了死结。作为家族企业的第三代传人,他接手才一年,就因设备老化导致货物损耗率飙升,资金链濒临断裂。如今,想要更新设备扩大生产,至少需要 80 万资金。
“这贷款额度、利率和期限,看着倒是合适,可我们这种没多少银行流水的小企业,真能贷到款吗?” 李海洋攥着手机,反复研读青岛企业贷款政策。他想起之前看到的故事,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齐心协力解决问题,或许自己也能找到出路。
在妻子的提醒下,李海洋翻出了近一年的微信、支付宝收款记录,整理出厚厚的一摞。又找出与大型商超签订的长期供货合同,还有仓库的水电费单据。可当他带着这些材料跑到几家银行时,却得到了否定的答复。
就在李海洋一筹莫展时,当地商会的王会长向他伸出了援手。王会长不仅介绍了熟悉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顾问,还建议他申请政策性贷款。“青岛农商行有针对本地渔业企业的扶持项目,利率低,期限长能到 60 个月,正好符合你的需求。” 王会长的话,让李海洋重新燃起希望。
在金融顾问的帮助下,李海洋将自家海边的老房子作为抵押,补充了详细的设备更新计划书和还款方案。然而,在征信审核环节,又查出他曾为朋友担保的一笔贷款有过逾期。李海洋连夜联系朋友,共同向银行说明情况,并提供了后续按时还款的证明。
一个月的漫长等待后,贷款获批的消息终于传来。80 万资金到账当天,李海洋立即订购了新型环保冷链设备。这些设备不仅能大幅降低损耗,还能通过太阳能辅助供电,减少运营成本,就像森林里小动物们改造的环保汽车一样,既解决问题又节能环保。
随着新设备投入使用,“蓝海渔业” 的订单量节节攀升。李海洋严格按照 60 个月的还款期限,按时偿还贷款。三年后,企业不仅还清了贷款,还扩大了规模。他经常在商会分享自己的经历:“只要像森林里的小动物那样,积极想办法,合理利用政策,哪怕是小微企业,也能在青岛这片沃土上,借着贷款的东风,驶向更广阔的海洋。”